?

|我市坚持科技创新引领高质量发展

活力迸发开新局

|我市坚持科技创新引领高质量发展

发布日期: 2024-09-20 08:44 来源: 金华日报 作者:张益晓 浏览量: 字号:[ ]

科技点燃梦想,创新成就未来。

从县(市、区)到浙中科创走廊,从实验室到车间,科技创新的每个印记都深深烙刻在八婺大地——

浙江寿仙谷医药股份有限公司参与的《食药用菌全产业链关键技术创新及应用》项目,荣获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一等奖,我市实现该奖项的历史性突破。

2024年度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评审结果公布,义乌24个项目获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立项,为历年最好成绩。

总投资91.9亿元的金漪湖科技创新策源地初具规模,晴翠丘、秋枫港等生态修复九大场景“一月一亮相”。

2023年9月,习近平总书记在浙江考察时提出,浙江要在以科技创新塑造发展新优势上走在前列。一年来,我市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考察浙江重要讲话精神和考察调研金华重要指示精神,紧扣深入践行“八八战略”,对标“要在以科技创新塑造发展新优势上走在前列”的新要求,bob电竞体育博彩:扛起“根据实情、发挥优势、扬长补短、再创辉煌”的时代使命,确保各项工作落到实处,推动科技工作向高攀升、整体进位,为构建新发展格局提供强大引擎。

以改革促创新 塑造发展新动能新优势

面对新形势新任务,我市把创新摆在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全面深化改革,坚持创新驱动,以改革创新带动全面创新、破解发展难题,以科技创新开辟发展新领域新赛道、塑造发展新动能新优势,因地制宜大力发展新质生产力。

我市坚持科技创新与制度改革“双轮驱动”,探索教育、科技、人才资源一体高效配置路径机制,“以科创走廊打造教育科技人才一体化推进承载区”列入首批省创新深化试点,产贸牵引的“‘教科人’一体化支持高质量发展”入选科技部2023年城市创新发展典型案例。

一个个应用场景,让我们对“科产贸”融合发展有了更具象的认识。

在位于金华开发区的脉链数智产业园,人来人往,他们或参加培训,或前来下订单,或寻求新产品开发。脉链的前身是创办于1983年的中国皇冠电动工具投资集团,从2017年开始转型。“我们通过重构流通端,将数智化、增值化与‘科产贸’赋能结合,让中小微企业产销协作更简单,带动金华乃至全国产业带智造品牌出海。”脉链集团董事长徐伟强说。

脉链平台为卖家提供海外本地销售、数智供应链管理、共享品牌、五金科创、供应链金融、园区生态、企业数智化七大服务;为买家提供选品、本地交付资金、售后、培训、销售下沉赋能、连锁加盟和本地制造七大服务。截至今年6月,平台已吸引500余家产业带厂家入驻,上架商品达3.7万个,涉及13种大品类14个品牌,累计为入驻企业赢得近10亿元的订单。

同样,榕器共享智造云平台作用突出。其由金华市聚杰电器有限公司牵头建设,聚合大专院校、行业企业(含中小微企业)和创业者等资源,既帮助大专院校实现科技成果的及时有效转化,又为中小微企业和创业者解决生产场地、生产设备、财务管理、后勤保障、生产制造、营销渠道等系列问题。截至目前,平台已服务研发设计类企业20家、制造和贸易企业100多家,孵化出20多个创新性产品,实现销售项目10余个,销售收入近亿元。

改革无止境。我市围绕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示范区建设,紧扣科技成果高质量供给、高效率转移、高标准体系、高水平转化等方面的堵点卡点,深化全链条全周期科技成果转化改革,成为首个获批G60科创走廊科技成果转化示范基地的城市,科技成果转化指数上升至全省第二梯队,年度技术交易额突破200亿元。

一方面,我市建立健全“源头创新—概念验证—早期孵化—产业落地—发展加速”的科技成果转移转化全链条,如在全省率先与浙大合作共建联合创新概念验证中心,聚焦十条重点产业链,共筛选入库项目145个,推进设立首期规模1亿元金华创新概念验证基金,支持概念验证项目从实验室走向市场。

另一方面,从供给端、需求端、人才端、资金端、服务端全面发力,打出一套有力的组合拳。以供给端为例,我市深化“揭榜挂帅?全球引才”创新机制,让科技成果从“书架”走向“货架”、从“实验室”走上“经济场”,“揭榜挂帅”云服务平台获浙江省改革突破奖,列入全省数字化改革重大应用“一本账S1目录”,发布企业技术攻关需求榜单6098项,帮助385家企业解决技术难题596项,兑现榜金超5.64亿元。

市科技局有关负责人表示,将继续健全成果转移转化政策、服务、评价体系,全面提升成果转化全过程各环节,形成一个成果库、一批联合创新中心、一支技术经纪人队伍、一批成果孵化基地、一个成果转化“基金丛林”、一揽子成果转化机制改革“六个一”体系,实现科技成果转化供给、需求、人才、资金、服务“五端机制最优”,打造成果转化全国最优地、首选地、理想地。

以平台强创新 构筑高质量发展坚实底座

科技创新平台,是创新要素的集聚高地,是突破科学前沿和关键核心技术的实力担当,也是支撑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坚实底座。

我市坚持高质量赶超发展导向,聚焦平台从“有”到“优”,在科创平台能级提升三年行动计划基础上,迭代升级浙中科创走廊“十百千万”科创赋能工程,制定重点任务清单,推动工作落实。一年来,浙江大学金华研究院、浙江中医药大学金华研究院(浙中实验室)、浙江光电子研究院等重大标志性科技“塔尖重器”建设取得实质性突破,并有效赋能产业发展。

看浙江大学金华研究院——

这是市区首个重大“招院引所”项目,也是浙中科创走廊建设的关键节点。研究院始终坚持产品导向,全力促进有金华特色的新质生产力发展,药学中心重点聚焦肿瘤、糖尿病、神经精神疾病的新药及高端递释系统的研发转化,信创中心重点聚焦智能感知、智能光电技术领域的研发转化。

研究院已引进项目团队29个,孵化、引进科技企业52家,获批国家级、省级、市级科研项目28项,建立先进药物递释系统全国重点实验室金华创新转化中心等一系列高能级科研实验平台,并建有省部级创新平台“小分子新药创制技术浙江省工程研究中心”。围绕“创新驱动、企业牵引、资金催化”发展理念,该院已与20余家企业签订技术服务协议,共建院企联合实验室/研发中心18家,院企科研合作金额超7000万元。

看浙江中医药大学金华研究院(浙中实验室)——

一方面,研究院围绕中医药产业发展需求,举办、参加各类产学研活动,加强合作交流,宣传中医药文化,提高科技创新水平与能力,推动科技成果转化。

另一方面,深入了解我市生物医药发展技术难点、痛点,探寻合作研发突破点,调研金华寿生科技有限公司等企事业单位60家;与康芙特、华润三九、寿仙谷、博奥木华、济佰川等医药企业开展深入合作,为5家联合研发中心持续赋能。此外,新引进中医药种植企业1家,与婺城区城投合作开发中药药膳项目。

看浙江光电子研究院——

我市聚焦国家重大发展需求,在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同步辐射实验室的指导下,与浙江师范大学共建浙江光电子研究院,共同推动浙江产业光源大科学装置落地建设。

一方面,研究院对接浙江市场合作需求,推动科研成果的商业化应用,打造“互联网+”、生命健康、新材料科创高地,赋能产业升级、企业创新和高校发展。另一方面,深度推进学科融合、科教融合和产教融合,优化资源配置,鼓励高校、研究院、企业之间建立长效合作机制。如与金华市鹿鸣科技有限公司签订产学研合作框架协议,并加速开展电子显微镜关键部件的研发;与浙江雪波蓝科技有限公司共建“低温等离子技术联合实验室”,致力于等离子体激励技术的开发,促进冷链运输行业高质量发展。

当前,我市持续不断加快构建重大科创平台体系,推进科产贸融合国家创新型城市建设。今年,我市共有科创强基重大项目15项,其中续建6项、新建9项,总投资192.24亿元,1—7月,实际完成投资25.33亿元,年度投资完成率达97.4%,高于全省平均10.9个百分点,居全省第4位。

这段时间,浙师大金华科创园项目工地现场热火朝天,数百名工人忙着玻璃幕墙安装、室内装修装饰等。该项目总投资约10.5亿元,聚焦智慧教育、人工智能、科创文创等领域,构建集项目孵化、创业教育、基金投资、科技成果转化为一体的综合性科创平台,将有效助力产业发展。项目工地相关负责人金建锡介绍,预计10月底前完工。

以人才助创新 多方协同推进主体培育

企业是实现科技创新的微观载体。在新发展格局下,推动企业科技创新,努力掌握关键技术自主权,有利于实现全球价值链攀升,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

我市以高水平国家创新型城市建设为引领,深入实施科技创新首位战略,不断推进科技创新体系建设工程,扎实开展科技企业“双倍增”行动,激发企业创新主体地位,在平台搭建、主体培育、技术创新、人才引育等方面协同推进,把科技创新作为推动企业发展的强引擎。截至2023年底,全市省科技型中小企业、国家高新技术企业、科技小巨人企业、科技领军企业分别达到7872家、2569家、19家、6家。

“百博入企”工作是我市深化校地合作,推动科研成果转化的一项创新举措——

2022年底,全市引进来自38家高校院所的144名博士,到141家企业科研一线任职。2023年,在博士们的鼎力支持下,相关企业共完成829项自主研发项目,实现95项科研成果转化。

毛辉是金华职业技术大学教授、宁波大学硕士生导师,与金华双宏化工有限公司签订“百博入企”挂职协议。一年多来,他几乎每周都会前往企业研发实验室、分析检验室、生产车间与企业技术人员开展商讨,解决企业技术难题。“今年帮助企业完成金华市技术创新项目立项。”毛辉说,很高兴能利用自身所长为企业发展赋能。2023年,双宏化工科创能级不断提升,成功申报金华市321人才工作站,重新认定为国家高新技术企业,并被认定为浙江省科技小巨人企业。

创新工程师培训是我市培育企业创新内生动力的有力抓手——

我市将“推动各类创新主体应用创新方法,提升创新效能”写入《bob体育平台下载:实施科技创新首位战略建设高水平创新型城市的意见》,并面向金华重点发展的五金制造、纺织服装,装备制造、汽车及零部件、光电信息、生物医药等战略主导产业,积极开展创新方法推广应用,帮助企业培养高素质创新人才,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

“课程很紧凑,每天熬夜学到凌晨一两点,对TRIZ创新方法有了认知。”“为期3天的TRIZ创新方法与创新思维培训让我受益匪浅。”每期创新工程师培训班一结束,市科技局下属的金华市科技信息研究院负责人钱卓瑛就会收到不少感谢。据统计,2023年,我市培育一级创新工程师467名,二级创新工程师24名。

健全人才“引育用留”全链条发展体系是助力企业创新的有效方法——

以博士后工作站为例,截至目前,我市共有国家级博士后工作站14家、省级博士后工作站87家,招引博士后人才323人。今年,17名博士后人员入选国家级博士后科研资助项目,资助金额达256万元,创历史新高。

比如横店集团得邦照明股份有限公司,拥有院士专家工作站、博士后工作站、省级重点企业研究院、省级企业技术中心等创新平台,建设和完善“产品开发”和“技术预研”的研发纵深体系,实现非同质化产品功能升级和系列产品的不断丰富。

近年来,该公司成功开发省级新产品100余项,其中60余项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如公司车载研发中心由孔剑虹博士担任负责人,他主持和参与了5件国际专利,2件国内专利;公开发表论文5篇,其中EI检索4篇;承担了科技部十三五重大专项任务等。在他的带领下,车载研发团队已荣获多项专利技术和软件著作权。

创新无止境,突破不止步。让创新驱动引擎更加有力,全市上下正在持续不断地努力。


?